向支撑平台要效益
——山西省公司建设综合网络平台工作纪略2010-01-19来源:
1月15日晚,山西省太原邮区中心局生产现场灯火通明,各类邮件堆积如山。伴随着生产旺季的到来,省际出口普邮全部集中处理,加之交换场地正安装交叉带分拣机,使得原近8000平方米的场地只剩下不足1000平方米……然而,在统一指挥调度下,生产现场忙而不乱,各类邮件有序处理。近年来,山西省邮政公司以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提高网路运行“双效”为核心,加快建设综合邮件处理集散平台,通过积极整合邮运资源,精心打造了一个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省会中心局综合网络平台,为各项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规模生产中谋效益
结合山西省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状况及业务发展的现实需要,山西省公司围绕提高网络运行效率,积极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强化省会中心局管理及运输功能,实施对各类邮件的综合处理,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格局。
邮件传递时限是竞争性业务的核心能力。山西省公司积极优化调整网路组织结构,通过整合部分市局的汽车邮路,开通了多条快车直达邮路,使山西省内地(市)局及部分县(市)局之间真正实现了当日营业终了时揽收的特快邮件“次晨达”、“次日递”,同时,有效赶发了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市)的“全夜航”特快邮件,为速递时限承诺服务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普通干线汽车邮路,畅销报刊当日赶发率由2005年的59.26%提高到目前的81.83%,全省一、二级普通邮路准点率由87.54%提高到93.85%。在提高了运力,解决了邮务类和物流业务的运能缺口的同时,还实现了降本,仅南、北同蒲方向日均减少邮运里程2883公里,减少车辆9台、人员17名。
为实现邮件内部处理规模化、信息化、自动化,山西省公司将速递分拣职能及省物流集散中心划归太原邮区中心局。2009年,对物品类速递邮件与普邮同机作业,综合利用包裹分拣机进行自动分拣,实现了一套设备,特快、普包、快包、挂刷、平刷5种邮件分时交叉上机分拣作业,不仅提高了包裹分拣设备的利用率,而且实现了速递邮件的内部“提速”,延长太原速递有效投递时间1个小时,相当于新增2条特快投递道段的投递能力。
从高效作业中算效益
为了提高内部处理流程工作效率,山西省公司积极实施邮件生产作业流程优化项目,以解决影响邮件处理速度的瓶颈问题。
太原邮区中心局编制、试行了“总进总出精品流程”、“网络化分拣精品流程”、“优化各类邮件处理精品流程”等,并尝试确定标准操作动作15个,通过“培训示范岗”和“示范岗培训”双管齐下,从分解操作动作、规定操作速度等细微处入手,严格规定操作的具体标准,使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同时,在营投与干线网衔接方面,由太原局进驻太原邮区中心局设立大宗普邮处理中心、速递物流大宗揽收点,将大宗邮件的出口分拣前移到收寄场地,实现大宗邮件就地封发处理,提高处理效率;有机衔接全市邮政速递揽投专网,在出口频次上,延长营收窗口和揽收网点的收寄时间1~2个小时;将发车地点调整到报社,为报纸的当日投递和及早上市争取了宝贵时间;在具备接卸条件的地面局推广集装箱运邮,缩短了交接验视时间;加大邮件分拣深度,逐步实施对部分重点城市邮件直封到道段;采取了“人休车不休”,实施了干线邮路套跑,局内盘驳邮路与市内趟车邮路资源整合,并根据业务淡旺季适时调整车型等措施,大幅减少车辆的空载行驶里程、时间和加车数量,一二级干线汽车运能利用率分别达到98%、95%。
这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不仅打造了一个高效、有序的工作平台,而且还减少了人、财、物的支出。2008年,太原邮区中心局降本570万元,2009年降本830万元。与2005年相比,长途干线每百万公里车辆配置平均值由11.9降到10.8;长途干线单车日均行驶里程平均值由178公里增加到204公里;每公里固定费用平均值由0.22元降到0.18元。
从管理机制中抠效益
山西省公司把网运作为经营资源,不断深化机制改革,实现了从生产支撑向网路经营的转型。
太原邮区中心局积极树立为上一环节提供优质服务也是经营的观念,建立了网运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全省邮政网运工作协调月例会,协调中心局与其他相关专业经营单位、营业投递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及时解决生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持续提高中心局运行质量。建立了经济效益分析机制,制定了生产责任制2大类46项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从劳动生产率、干线汽车运能利用率、车辆运行成本、生产用料成本、设备运行质量、安全运行等方面实现了由粗放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同时,向生产一线倾斜,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职工的生产热情。目前,生产人员最高月奖是管理人员的4.3倍,并对中层干部采取科学的考评制度,对于年度考核得分排名靠后、多次进行提醒谈话的管理干部给予相应处罚,从而调动了各层次的工作积极性。据统计,从2007年到2009年,太原邮区中心局通过优化共减员18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