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中出效益 -凯发k8官网

“加减法”中出效益

——浙江邮政开展降本增效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王勇 通讯员 马芳芳2010-03-04来源: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钱江两岸,生机盎然。
    浙江邮政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降本增效为抓手,在创新中转型,在“瘦身”中“强体”,2009年业务总收入达47.21亿元,同比增长16.98%,高于省内gdp增幅8.08个百分点。其中,业务成本支出增长率低于收入增长率7.62个百分点。
    从“做了算”到“算了做”
    2009年,宁波局要求各级经营单位编制项目效益预算方案,并按效益优先原则实施。此举一出,大大杜绝了片面追求做大规模而不讲效益的现象,促进了该局业务发展效益的提高。
    这样的例子在浙江邮政普遍存在。
    “在商言商,做业务不是简单‘做了算’,而是要‘算了做’。”浙江省邮政公司总经理吴鼎钧如是说。
    在浙江这片经济热土上,浙江邮政人同样有着“浙商”的精明。为了实现“算了做”,浙江邮政每项经营管理决策都与效益挂钩。
    浙江邮政调整了绩效考核办法,更加关注各项关键成本对获取收入的贡献,引导企业更加重视收入的质量和业务的效益,重视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开展了投递环节的实质性结算,进一步明确各责任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继实施速递、报刊零售专业核算后,不断扩大损益核算的范围,积极探索营业网点以及函件、报刊、集邮等重点产品损益核算的新路子;加强网点建设、atm购置等工作,增强业务发展能力。
    “算了做”算走了低效业务,算来了“真金白银”。各种数据表明,2009年浙江邮政各项业务有效收入明显提高,其中,速递业务有效收入增长率为24.6%,集邮业务有效收入增长率为15%。
    将“减法”做出“加法”的效果
    近年来,杭州局充分利用杭州邮区中心局与市局合二为一的优势,引入生产链的概念,从邮政营业、分拣封发、运输、投递全过程来考虑流程优化,率先采取分拣前置、建立大宗邮件收寄平台等措施,使工作人数减少、邮件处理能力提高。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先后成立了速递邮件揽收处理中心和大宗包裹、物品型邮件处理中心,改造包裹分拣机、信函分拣机等设备,大大提高了机器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流程优化,杭州局将“减法”做出“加法”的效果。
    在优化企业内部流程的同时,浙江省公司还制定了《浙江省邮政企业业务外包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邮政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增强邮件发运能力,努力降低运邮成本。如金华局利用社会资源开通金华至贵阳、金华至昆明临时一级干线汽车邮路,打通了浙江及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出口云南、贵州邮件的快速通道,并使每袋邮件的平均运行成本降低了25%。
    从管理中“抠”效益
    浙江邮政不仅通过流程优化实现降本增效,而且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管理中“抠”效益。
    浙江邮政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的支出,严格执行会议的申报和审批制度,2009年全省邮政非生产性费用同比下降11%,省公司总部会议费同比下降30%以上;在工资总额分配中,加大了新增效益工资同劳动生产率挂钩考核部分的比重,2009年全省邮政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13%;推进营业扁平化和工时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压缩窗口人员;探索实行营业大分局、生产大班组的管理模式,压缩管理人员。浙江邮政通过优化人员结构、内部盘活等措施和自然减员指标,来满足数据库商函、电子商务等高效益业务发展和营销、投递队伍建设所需要的增员,促进“管理向营销、内勤向外勤、机关向一线、综合向专业”的人员流动。此外,他们还建立客户欠费预警机制,完善资产盘活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了资产的收益率。
    在采访中,吴鼎钧面对成绩丝毫没有轻松之感。他说,当前是浙江邮政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降本增效工作意义重大,事关浙江邮政能否在企业转型中抢抓发展的先机。他相信,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凭着浙江邮政人的智慧,降本增效工作必将对浙江邮政持续、高效、快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