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居》邮票说开去
1986年4月至1991年6月,原邮电部先后发行了四套21枚《民居》邮票,分别为普23(14枚)、普25(2枚)、普26(3枚)和普27(2枚)。
民居是中华民族建筑的艺术瑰宝,是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民居》邮票展示了中国21个省(区、市)的民族建筑,既有南方的民居,又有北方的建筑,比如上海的石库门、云南的竹楼、福建的土楼、山西的大院、陕北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内蒙古的蒙古包等。
《民居》邮票画面风格各异,造型生动,绘制精美,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喜爱。各地利用《民居》邮票制作原地极限片、实寄封等集邮产品,对集邮业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民居》邮票为普票系列,其规格是从贴用方便的角度考虑,25毫米×30毫米的票幅在普票中已属比较大的。而就建筑题材邮票来讲,这个规格只能表现大概轮廓,不能表现细节,所以,中国民居的建筑精华并没有在邮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故笔者建议,以中国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作为选题,以邮资明信片形式发行一组系列邮品,不但对广大集邮爱好者是个福音,并且对邮政业务的拓展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北方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而山西的大院作为建筑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山西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三雕”艺术是其明显特色。同时,山西大院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如耳熟能详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常家庄园等,其中乔家大院可称为代表之作。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城东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是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其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后在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多次增修,属于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距今已有260余年,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家大院拥有精湛绝妙的砖雕、木雕、石雕建筑技艺,体现了山西民居乃至北方民居的精华,从高空俯视,整个院落布局成“囍”字形。其建筑历程彰显了晋商乔氏家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因而被我国建筑专家学者誉为“民居精华,国之瑰宝”“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并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近年来,以文化题材带动旅游文化提升已成为社会的热点。乔家大院亦于1986年11月1日被定名为山西省祁县民俗博物馆(2002年12月更名为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如今每年接待参观者140万人次。大院陈展了5000多件珍贵历史文物,反映了当地民情风俗、民间工艺等。乔家大院作为蕴含晋商精神的物化形式,不仅在于建筑上的美学价值,也不仅在于建筑布局上精、巧、细、妙的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彰显了“诚信进取”的晋商文化精髓,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人的赞誉。
影视题材尤注重选用精华景点拍摄。乔家大院作为晋商大院的经典之作,出镜率极高,从20世纪90年代张艺谋执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选取乔家大院作为取景地开始,至今已有40多部影视剧以此为拍摄地。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今年4月,40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ⅱ》已正式开机。
基于此,笔者认为,邮资票品的题材选择应结合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条主线,主动出击迎合文化产业建设的步伐,走“邮游结合”相互发展之路;充分利用邮票“国家名片”的功能以及自身资源优势,为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宣传服务,与当地文化管理部门积极对接,参与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今年11月,恰逢乔家大院开馆30周年,邮票发行部门如果能适时推出以大院文化为题材的邮资明信片,展现中国大院建筑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契合社会文化热点,相信将对邮政函件和集邮业务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