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集邮:讲精彩故事 传经典文化 -凯发k8官网

江苏集邮:讲精彩故事 传经典文化

陆游2017-03-03来源:中国邮政网

  邮票故事多,充满知和乐。

  截至2月底,在2017年丁酉年生肖贺岁季项目中,江苏省邮政分公司实现收入近1.6亿元,排名全国邮政第一,重点地(市)收入榜首也归属南京市邮政分公司。成绩源于积累。回顾2016年,江苏集邮业务收入规模同比增长15.4%,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18%,量质并进的背后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的演绎和经典文化的传播。

  900场活动  贯穿三大文化季

  2016年1~3月,生肖贺岁季,294场活动,实现收入2.2亿元;4~6月,江苏新邮季,292场活动,实现收入3722万元;7~12月,集邮文化季,342场活动,实现收入5865万元。全年928场活动,涉及全省13个地(市),活动主题紧紧围绕全年发行的33套新邮。

  “《拜年》《全民阅读》《相思鸟》……新邮题材越来越宽泛,这既是机遇,更是考验。”江苏省集邮公司副总经理汤小翊说。看似各地邮政都能举办首发活动,但要办出特色很不易,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当下,用心研究、发掘邮票背后的故事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江苏省集邮公司不断强化专业引领,为市、县邮政提供更专业的活动方案策划和产品设计支撑,努力把故事讲得更生动,同时积极统筹全省票品和活动资源,力争规模和效益最大化。

  “越是大题材,越需要个性化的创意。”江苏省集邮公司创意研发中心设计部经理朱弢告诉记者。2016年该中心先后策划了《去古镇呼吸》《沧海一粟》《迎夏》等88款产品,其中48款为市、县邮政定制,较好地突破了基层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平台局限的瓶颈。

  对此,时任淮安市集邮公司经理黄芳感触很深:“张启晨是淮安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也是邮迷,曾出版读书笔记《我为读书狂》。省集邮公司根据我们上报的这一信息,结合《全民阅读》邮票的发行,策划开发了国内首创双渠道发行的邮票书《信中书》,于邮票发行当日隆重首发。”《信中书》引发广泛关注,被推荐到集邮网厅后征订总量达8万册,而其中江苏全省征订量仅为3000册。“如果仅靠我们自己运作,项目规模很难做到这么大。”黄芳说。

  张启晨对此更是感慨不已:“文学创作本身是枯燥的,但和很多文化项目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扩大青年作家的文字传播面,更为写作者打开了新思路,还可以实实在在地为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由全省邮政统一策划、运作的集邮文化活动更是一个接一个。仅《丙申年》生肖邮票首发相关活动就达78场,涉及邮票、钱币、贵金属、字画等领域,形式则有首发、品鉴、鉴宝、巡展、竞拍等多种主题,参与者达十余万人次。

  “再如《中国古镇》邮票项目,我们结合江苏旅游推广计划,引导、支撑各地以邮票背后的故事为切入点,以首发活动为契机,推动地方旅游的品牌宣传和品质提升。”江苏省集邮公司市场部主任丁如刚介绍。

  如在邮票原地泰州市姜堰区,邮政联合泰州市政府开展“跟着邮票游泰州”主题活动;无锡市分公司联合省旅游局开发系列产品,用于鼋头渚景区和文旅集团的推广;宜兴市分公司以宜兴籍著名画家吴冠中作品为题材,开发《我从江南走过》邮册,并联合市政府举办首发活动,现场微电影、沙画等展示方式新意迭出,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

  50位名人  倾情推广经典文化

  “二十四节气文化是先贤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智慧。立夏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就是告别春天,迎候夏天,很简单。但是从周代之后,有一些朝代的天子到这个时候就要礼敬天地,去迎候夏天。” 2016年5月5日,立夏,《二十四节气》特种邮票发行,“气象先生”宋英杰来到南京,在首发现场开讲节气。

  无论是现场邮迷,还是创作二十四节气明信片的设计者吴冠英,都表示从来不知道节气背后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习俗。“通过邮票这一载体普及和推广节气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认知,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呼唤。”吴冠英说。

  2016年,江苏邮政邀约国家、省、市级艺术家50多名,涉及书画、民俗工艺、文学、影视等多个领域。全程参与报道生肖贺岁季“大家贺岁”巡展活动的江苏本土媒体“凤凰江苏”赞道:“以书画拜年,是中华文化流传之雅习;由大家贺岁,为江苏笔墨传承之佳话。”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二)》邮票首发现场,南京地铁三号线红楼梦壁画创作者、上海中国画院著名画家马小娟认为,在当下的历史环境中,传播传统文化或者讲好中国故事非常有现实意义,邮票就很好地承载了这一使命。邮票首发当天,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更是上演红楼大戏,著名钢笔画家、邮票设计师张安朴现场签售。国画大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邮票设计者戴敦邦则亲临镇江首发现场与市民互动。

  “名人参与,有效提升了集邮活动的公众参与度和关注度,对名人而言也是极好的宣传平台,这样的合作可谓传统文化推广的创新和双赢之举。”汤小翊说。

  2万粉丝  集邮更“邮意思”

  “春常在,花始开;夏意浓,果正香。春夏交替之间,花果万千,各自诉说着甜言蜜意。伴随着夏意渐浓,万千花果正在成熟。邮册启开,果香徐来。”配合《水果(二)》邮票发行,江苏集邮微信公众平台“邮意思”发布了这样一则预售信息。光读文字,已是果香扑面而来。

  “三天销售543册,集中转发时段,20分钟下单多达202笔。”芮姣是“邮意思”微信平台管理员,网名“小邮”。她告诉记者,“邮意思”自2014年4月上线以来,每周固定推送一次图文信息,内容有新邮解读、活动预告、邮品推荐、集邮知识等,截至2016年底,已发布各类原创信息500多条,吸收粉丝2.2万个。芮姣认为,相比传统营销手段,微营销更应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比如文化类新邮,应尽量使用当下流行元素,以吸引年轻的非集邮爱好者人群”。

  “小邮:您记忆最深刻的一句歌词或一句电影台词是什么呢?汤显祖: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小邮:古人怎么表达‘我爱你’?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小邮:您在万历五年与万历八年连续两次科举落第,什么原因方便透露吗?汤显祖: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中国古代文学家(四)》邮票发行前,“邮意思”平台策划了系列文案,“小邮”以“知乎体”形式分期采访新邮人物汤显祖、冯梦龙、蒲松龄、孔尚任和曹雪芹,“小邮”以现代流行语发问,诸公分别以代表作中的诗词或者故事回答,谈笑风生中趣解邮票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得到大量粉丝留言、点赞和转发,被同行赞为“转型的典范”。

  据芮姣介绍,目前“邮意思”的首条消息平均阅读次数达2000多次,省内粉丝与省外粉丝比例约为3:2,说明微信营销受地域限制影响较小。2016 年,“邮意思”微商城每月推出1款微信会员专供邮品,并在集邮网厅地方馆组织“春去夏至,梦入江南”“那时花开,分享一夏”“悦读悦精彩”等线上主题营销活动25场,实现线上销售收入2300多万元。

  “微信商城和网厅的日渐红火,不仅为邮品销售开辟了新渠道,更为普及集邮乃至中华传统文化找到了新路径,其便利性和趣味性也使更多年轻人愿意加入集邮者队伍。”汤小翊说。


众多名人应邀参与江苏集邮活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