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乡亲们的幸福路 -凯发k8官网

邮政榜样

踏出乡亲们的幸福路

记者 吕磊 肖克鑫 崔鹏森 倪钰 通讯员 崔斌2018-11-02来源:中国邮政网

  尼玛拉木“回”来了。7年后的第49个“世界邮政日”当天,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乡邮员尼玛拉木以宣传片的形式再次出现在位于瑞士首都伯尔尼的万国邮政联盟总部。影片放映结束。与7年前拉木初次走进万国邮联相比,变化的只是时光,不变的是万国邮联对拉木、对中国邮政普遍服务的掌声和敬意。就在这一天,万国邮联宣布,将把拉木事迹宣传片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发布,让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邮政和邮政普遍服务。

  拉木“回”来了?其实,她从未离开。从曾经翻山越岭送邮件的“溜索姑娘”,到现在客户遍布全国的邮乐小店店主。拉木的邮路从线下拓展到线上,服务面积从960多平方公里的云岭到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全中国。但她不忘初心,踏出了一条乡亲们的幸福路。

  “还好,我们还有拉木和她的邮路。”

  “羞涩、纯朴、执着。”

  看着当年拉木溜索过江送邮件的照片,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自己对拉木的印象。但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的拉木会是什么样子?

  10月16日,我们来到了她身边。

  云岭的夜没有灯红酒绿的世界,只有月光照明下的一份安静。抬头,你看不见高楼大厦,只有那满天星河和若隐若现的梅里雪山。

  对游客来说,云岭是一个逃离都市喧哗的好去处;但对这里的老百姓来说,重重大山阻隔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还好,我们还有拉木和她的邮路。”79岁的村民阿追说出了云岭人对拉木的感谢,“拉木给我们送来了生活必需品,她的邮路让云岭人见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

  拉木,值得这份赞誉。

  因为走上拉木的邮路,你就会明白用生命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意味着什么。

  人们都说:“拉木的邮路又安静又美丽。”但这份静与美对拉木来说只是孤独与危险。无畏这份孤独与危险,拉木在这条邮路上走了12年,走过了自己的整个青春。

  带着对拉木的敬意,我们走上了她口中“最好走的一段邮路”。

  那是一条几乎被荆棘覆盖、布满碎石的羊肠小道。走在上面,隔着厚厚的裤子,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荆棘划过皮肤的那种刺痛感;荆棘和树木遮挡了视线,但滚滚的流水声让我们意识到波涛汹涌的澜沧江就在身边。

  对这条路,拉木再熟悉不过了。她在羊肠小道上健步如飞,与步履蹒跚的我们形成了鲜明对比。邮路风景再美都留不住拉木匆匆的脚步。看着她逐渐远去的背影,那个一身红衣、挎着邮包的“溜索姑娘”若隐若现。

  从日出到日落,从初春到冬末,这个孤独的背影挎上15公斤以上的邮包,每周7天,往返300公里,行走在960多平方公里的云岭。她无所畏惧地挂上溜索,飞越曾经吞噬过乡邮员生命的澜沧江;勇往直前地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毅然决然地穿越猛兽出没的原始森林,为乡亲们送去一封封书信、一个个包裹,传递一份份幸福。

  这个背影就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高原之上。

  面对采访,朴实无华的拉木只是说:“任何情况下,邮件是第一位的。老百姓需要它。”

  拉木对待工作的态度让我们肃然起敬。作为一位普通的乡邮员,她所做的工作也很普通——把邮件准确、迅速地送到老百姓手里。为了这个目的,她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坚守最崇高的宗旨,这就是“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最好体现。

  “我想让乡亲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如今的云岭,钢铁大桥横跨澜沧江两岸,代替了原来的溜索;水泥公路在崇山峻岭中蜿蜒,曾经险峻崎岖的羊肠步道已不见了踪影。

  云岭变了,拉木的工作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2017年8月,拉木在邮乐网上开了一家网店——云岭邮乐小店,帮助乡亲们把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但除了正常的邮费,她连一分钱差价都不要,所有的钱都给了乡亲们。

  现如今,打开小店的页面,石榴、松茸、核桃、苹果等土特产琳琅满目。每天,接到新订单,拉木就利用中午休息或者下班后的时间和丈夫扎西农布一起背上背篓、拿上工具去乡亲们的地里采摘最新鲜的土特产。

  10月18日,拉木接到了一笔来自北京的订单:10斤石榴。接下订单,她细心地问记者:“北京人喜欢吃酸石榴还是甜石榴?”

  吃过午饭,我们跟拉木一起去摘石榴。云岭石榴,一个将近一斤。10斤石榴,拉木摘了40分钟。她几乎每筛选20个石榴才能摘一个自认为满意的石榴。我们对拉木说:“你这么个采摘法儿太费事了。你为什么不一次多采一点?”“客户图的就是一份新鲜。我们越费事,才会有更多回头客,乡亲们就能多赚一些。”拉木一脸严肃地说。

  现场称重、现金交易。石榴种植户布布接过拉木递来的钱,数都没数就装了起来。拉木收一斤石榴10块钱,比布布卖给批发商能多挣1块钱,而且拉木从不赊账。

  翻开拉木的朋友圈,你看不到风花雪月的美景,也看不到你侬我侬的恩爱,只有对云岭土特产全力的吆喝。

  10月19日21点07分,拉木更新了一条朋友圈:“在朋友的帮助下,今天晚上顺利打包完成(500斤核桃),明天可以发货了。”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忙,拉木和老公经常要忙到凌晨。

  “我发朋友圈不是为了晒自己多辛苦,只是想让客户放心,知道我们在全力以赴。”

  她说,“我什么都不图,只想让乡亲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拉木对待群众的态度让我们肃然起敬。从她质朴无华的言辞中,我们看到了老百姓在拉木心中的分量。她把为他人服务、被他人所需要当作一件快事,并为此而努力工作,这是一种朴素而高尚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朴素而高尚的人生观和群众观。

  “我支持她。”

  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总有一个人在默默地付出。

  对拉木来说,这个人就是她的老公农布。“拉木,你嫁给了咱们乡最好的男人。”只要拉木和农布同时出现,总有人说这样的话。

  2016年初,拉木让农布放弃了旅游包车的生意,连人带车来到邮政所当临时工。农布话不多,但做事情一点都不含糊。每周有5天时间,农布都要去县城拉回邮件,再沿着四通八达的公路送到乡亲们手上。走进云岭邮政所,你能看见他蹲在地上认真地分报纸;你能看见他麻利地在电脑前收寄包裹;你能看见他满头大汗地在装卸邮件;你还能看见他在采访前细心地帮拉木掸去衣服上的尘土……有了农布的帮忙,拉木才能集中精力去经营自己的邮乐小店,将乡亲们种的土特产更多、更快地卖出大山。

  农布说:“谁不想挣大钱?谁家没有困难。但我支持她,义无反顾。”

  和拉木两口子的一段对话更加深了我们对这对夫妻的敬意。

  “拉木,农布是合同工吗?”

  “不是。”

  “知道合同工转聘的要求吗?”

  “不知道。”

  “没跟组织提过给他转聘的事情吗?”

  “没提过。”

  “无所谓,何必那么斤斤计较。”农布的一句话结束了这场对话。

  拉木很忙,她鲜有时间去旅游或是和朋友聚会。难得的休息时间都用来学习。她明白,不断的学习是她必须要做的事情。拉木有6个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这些年她学习的内容。笔记本旁边的一本汉语字典已经被翻得掉了线。我们随便翻开一本,上面有诗词、有警句、有美文,但更多的是对党的理论知识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摘录。

  拉木说:“做哪一行都要有取舍,在工作面前,我不会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有了拉木大姐,我们今年有信心实现整体脱贫。”

  “拉木大姐”,这是云岭乡党委书记鲁茸尼玛对拉木的称呼。简单的4个字背后是他对拉木这名共产党员的信任与敬重。“有了拉木大姐,尤其是她经营的邮乐小店进行电商扶贫,今年我们非常有信心实现全乡的整体脱贫。”鲁茸尼玛对拉木的评价非常高。

  实际上,拉木配得上这样的评价。

  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德钦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途径。“在我们县,村集体经济每年的收入平均5万元,但在我们乡的红坡村,采集蜂蜜这一项集体经济就能达到13万元(2017年)。这完全得益于拉木大姐尽心尽力地通过邮政电商把乡亲们的蜂蜜卖到了全国各地。”鲁茸尼玛说。

  拉木还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的关怀。

  一袋米、一袋面和一桶油。10月18日,我们跟着拉木,坐着她丈夫开的车,在山里转了两个多小时后,带着这些东西来看望她帮扶的困难户斯那取宗。

  坐在拉木刚给斯那取宗添置的两把长凳上,我们、拉木和斯那取宗拉起了家常。斯那取宗不太会说汉语,但只要提到拉木的名字,她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好!”那一声“好”,铿锵而有力。

  “拉木每次来都会在屋子里转一圈,看看她还缺什么。她家从锅碗瓢盆到桌椅板凳都是拉木买的,甚至去年农历除夕拉木还带着老公和儿子一起来给她收拾屋子、做饭、贴春联。这完全超过了一名扶贫干部的工作范围。”一旁的斯那取宗所在村子的驻村干部、德钦县政协副主席彭松美说。一个月前,斯那取宗的儿子年满18岁了。拉木主动跟县政府联系,帮助他在丽江找了一份工作。让这个贫穷的家庭多了一份收入。

  在拉木家的客厅里挂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她当年溜索过江的特写;一张是与其他全国劳动模范的合影。那张溜索过江的照片就在桌子旁边。每天拉木一抬头就能看见当年的那个“溜索姑娘”。拉木用这两张照片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许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曾经徒步送邮件的“溜索姑娘”也跑起了汽车邮路、开起了邮乐小店。但她那种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无所畏惧、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服务的初心永远都不会变。

  采访结束,拉木指着她摘抄的、今年“五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说:“作为劳模本科班曾经的学员,看到总书记的回信,我备受鼓舞。‘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一定谨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学习,扎根在云岭,让乡亲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