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新气象 见证新变化
——李近朱、许仁龙聊“中国邮票”展区庄严的国家博物馆人流不息,“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型展览热度依旧。随着展览的推进,《改革开放40 年——中国邮票》展区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上到坐着轮椅的耄耋老人,下至朝气蓬勃的在校学生,都被精美的邮票和精致的布局所吸引。12月11日,这里又迎来了特殊的参观者——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李近朱和《长城》特种邮票设计者、著名画家许仁龙。
“一踏进展厅,就看到了我国40年来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成就,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不仅能看到现在的发展,还能体验到我们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而没有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都谈不上。”许仁龙感慨地说道。
作为亲历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李近朱非常赞同许仁龙的看法:“在这次‘伟大的变革’大型展览中,专门设立这样的邮票一角,通过‘国家名片’来体现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视角。‘国家名片’的使命就是塑造国家形象、体现大国气象,通过邮票画面宣传重大主题、宣传国家政策,是邮票的重要功能。”
李近朱介绍,通过这309枚邮票的展示,可以把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展现出来。一是展现了我们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如高铁、航天等;二是展现了政治建设的方方面面,如中国共产党的方针、路线以及我国的宪法等;三是展现了文化建设的“软实力”,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体现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文化自信;四是展现了社会民生建设的辉煌成果,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等;五是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进步,如《环境日》《世界水日》邮票等。这些邮票成为伟大变革的历史见证,也是改革开放成就的纪念和展示。
一说到邮票,两位老者的话匣子就打开了。“邮票作为‘国家名片’,意义非常重大,但设计难度也大,一般来说,艺术家喜欢挥洒,喜欢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恰恰邮票设计具有严谨的科学性。”许仁龙介绍,在《长城》邮票中,地理方位一点都不能马虎,长城的敌楼上有几个射箭孔都要有出处、有讲究;此外,邮票设计还要进行严谨的历史考证,长城绵延一万多公里,经过那么多省、市,沿途取景就需要仔细推敲,听取专家意见,最终还要画成一个艺术作品。“在设计邮票时要充分体现艺术巧妙的融合性,要突破时空,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又是一个难点。”时隔两年,许仁龙回忆起邮票创作过程还是感受颇多,“长城是改革开放的一种精神象征,中国邮政将它绘制成邮票长卷是一种突破。现在,这套邮票长卷在‘伟大的变革’展览中展出,我深感荣耀和自豪,在此也要感谢改革开放给我们艺术创作带来的新气象。”
谈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气象,李近朱表示自己集邮已有半个世纪,从集邮者的角度感觉40年来集邮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邮票题材的变化,由单一变得丰富,由传统变得时尚,融入多元化表现手段,邮票变得丰富多彩;二是我们收集邮票的手段变化了,特别是有了互联网以后,‘互联网+集邮’改变了传统集邮的形态,通过互联网,集邮者能得到海量的集邮信息,大家也有了非常通畅的沟通、收集渠道。同时,集邮必须有朋友,有了互联网,世界变小了,人和人之间变得更近了,对我个人而言,互联网拓宽了我集邮的眼界,这都得益于改革开放。”
得益于改革开放,人民越来越幸福,国家越来越富强。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了来自村镇的青年携上两颊红扑扑、牙牙学语的孩童细细观展,和熙熙攘攘的观展者一样,通过邮票,通过模型,通过各种各样的展览形式,感受改革开放涌动着的春天的气息,感受春潮的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