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革新”里有大智慧——南京邮区中心局提质增效纪实 -凯发k8官网

“小革新”里有大智慧——南京邮区中心局提质增效纪实
2019-01-02   

      本报记者 陆丽云

     只是给皮带机加了一个红外感应件,每年仅电费就可省18万元,还大大减少了设备磨损;一支小小的包裹批注用记号笔,从“随便用”到“管起来”,每年节约支出5万元;上机邮件尺寸由固定不变改为视邮件量进行动态调整,每年节省内部处理费竟达200万元……

     这些不起眼的“小革新”,带来的经济效益却让决策者和执行者都为之感叹。就是这些小改小革,今年南京邮区中心局在快包业务量同比增长27%的情况下,成本却同比减少了3442万元,预计今年人均劳产率将超过45万元。

     “中心局确实是成本大户,而且传统上大家普遍认为中心局的成本与业务量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导致员工通常只讲上班时间而不谈劳动产出。但换一个思路,也正因为是成本大户,只要每个环节省一点,积少成多就十分可观了。”只有思想上率先破冰,行动上才能突围。南京中心局常务副局长吴海栋日前在给该局党员干部讲授党课时的这番话,可谓道出了该局近几年实现提质增效发展的原理和路径。

     着眼小处,让人人关注效益

     走进南京中心局邮件处理车间,一套庞大的包分机设备几乎“霸占”了整个场地,但设备底部却如一个大平层,各种装满邮件的拖车仍可自如地穿梭其中。

     “之前可是‘障碍重重’。”邮件处理中心经理王进指着地面多处“伤痕”告诉记者,此前包分机架空传输皮带依靠一根根粗大的钢柱支撑,密布的钢柱把本就紧张的分拣场地硬生生隔成了多个小块,别说车辆,工作人员出行其中都常被绕晕。

     能不能还大平层以本来的面目?大家脑洞大开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把钢柱锯掉,把设备“悬起来”!

     “相当于一下多出了600平方米作业场地。”王进说。

     这样的“小事”,南京中心局这几年做了不少。

     比如对委办运输的管理。正如南京中心局调度中心经理陶杰所说,委办运输通常又被称作中心局的“成本大户”。为把这块成本管得更精细,南京中心局自2017年开始增设委办运费管理专职岗位,由以往的每月对账改为每日对账,逐日核对各委办运输公司的派车数量、实际车型以及运费的真实性。“真是不算不知道,一年核对出来的结算误差竟高达89.6万元!”陶杰说。

     比如邮路运行效益的提升。由之前的每月一次改为每周一次,使邮路优化更及时。如针对南京-呼和浩特单边邮路运量不足的情况,在确保全网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从7月起及时将省内苏州、南通等地发往呼市的邮件调整至南京经转,使该邮路的运输成本由6月的1.11元/吨公里下降至10月的0.61元/吨公里;对重点邮路重点分析,于年初将开往济南、天津等省市的单边线路改为往返邮路,并增开至哈尔滨等城市的7条正班往返邮路,今年1月-10月,南京中心局一级干线运输收支差同比实现正向增长3034万元。

     再如对邮件装车的管理。改变以往人工巡查的办法,通过在装车垛口增设摄像头和对讲机,实现远程监控,后台只需10分钟即可完成对所有垛口的巡查,并可留存影像资料。也正因为随时可能有“一只眼”在看着,装车人员也渐渐养成习惯,装车不规范、不饱和的问题迎刃而解。

     “之前遇到问题习惯绕着走,甚至对很多问题大家都不认为是个问题,关键还在于观念的变化。我们通过绩效手段,引导大家从身边细微之处着手,让人人都有机会、有能力为企业降本增效做贡献。”对于这些“小革新”的成效,吴海栋也是感慨不已。

     着眼效率,让流程更优更畅

     同样是邮件处理,一个异形件的处理成本大约是正常邮件的15倍。如何改进异形件的处理效率,使尽量多的邮件实现上机分拣,是始终困扰各地中心局的一个难题。

     据陶杰介绍,南京中心局通过动态调整上机邮件尺寸这个“土办法”,努力寻求邮件分拣效益与效率的平衡点。即在业务平量期,将上机邮件尺寸定为最大边60厘米以下,确保上机处理量最大化;业务高量期,将上机邮件尺寸改为最大边40厘米以下,通过手工分流,确保机器处理效率最大化。今年1-10月,仅此一项,邮件的上机率就由89%升至93%,节约内部处理费近200万元。

     中心局作业环节众多,每个环节之间衔接是否顺畅,将直接影响生产效率。而随着外包岗位的多样化,流程断点问题也日益显现。今年,南京中心局花大力气理顺外包板块,一方面改原先的碎片式外包为整环节外包,另一方面将外包作业调整为五家外包公司分别对应卸车、供件、装车、异型件处理和市趟转运五个环节。“环节之间衔接更紧凑,减少了流程断点,同时也可防止外包公司一家独大给来年招标带来被动。”南京中心局副局长熊学刚告诉记者,经过近几年的规范运作,各环节外包单价年均降幅约30%,其中装车环节外包单价由2015年的0.11元/件(袋)降至今年的0.0567元/件(袋)。

     对卸车环节实施三向分流,则是南京中心局在工艺流程设计方面的又一创新。改变卸车皮带机和传输皮带机一对一的传统做法,让7个卸车皮带机对应3条传输皮带线,每条传输皮带线对应一组供包台,确保只要有卸车,在用供包台就都有邮件可作业。“解决了以往供包台之间普遍存在的忙闲不均以及换车等待期间无件可供的问题。”熊学刚说,此举有效提升了卸车和供包两个环节的综合作业效率,今年1-10月,快递包裹单件处理成本同比下降了17.2%。

     着眼长远,让每分投入实现最大回报

     采访中,记者多次在南京中心局占地近3万平方米的生产场地中穿行、驻足。期间,多名员工不约而同提到一件事,那就是在中心局2002年投产之初,很多人都觉得“这么大地方30年都用不完”。而事实是,到今年也不过16年,无论是场地,还是设备,抑或技术能力,已常常捉襟见肘。

     “比如快递包裹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就是中心局建设初期无法预见到的。”吴海栋说,近几年南京中心局的提质增效发展,也是首先得益于快递包裹业务的规模发展,2013年以来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80%的发展速度,为摊薄企业固定运行成本、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创造了条件,“所以着眼长远的适度超前决策很重要。”

     这一点,也在南京中心局2015年投产的双层包分机上得到验证。据王进介绍,这也是全国中心局第一台实施三端供件的包分机。

     “该包分机在设计之初,我们就做了反复测算,推演运载小车释放率与供件效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最终确定南京中心局已经具备三端供件、三分之一圈落格的条件,所以在出厂的时候就已设计成三端供件模式。”据王进介绍,相比传统两端供件,三端供件可使邮件运载小车的释放率更高,供包台的单位时间供给量更大,包分机整体效率更高。今年1-11月,南京中心局包分机峰值效率超过4.5万件/小时,单台包分机单日处理量接近100万件,快递包裹单件处理成本同比下降28.8%,几项指标均居全网前列。

     采访中,吴海栋多次谈到,只要用心,每个环节都有降本或增收的空间。“特别是现在业务发展变化快,比如,随着集包邮件比例的增加,原有的分拣模式必将遭遇挑战;再如,邮、速资源的整合,也会给现有生产流程带来新的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顺势而变,用心去研究解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