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后再读“深山信使”王顺友 -凯发k8官网

学榜样 争先进

14年后再读“深山信使”王顺友

赵颖2019-03-12来源:中国邮政网

  前阵子,东方卫视《闪亮的名字》播出了重访王顺友的纪实节目。看着屏幕上熟悉的身影,似曾相识的场景,勾起了我许多回忆。

  初识王顺友,是在2005年5月。当时,王顺友被中宣部树立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随中央新闻采访团去大凉山里采访王顺友。我们昼夜不歇,跟着王顺友走邮路、送邮件,听他唱山歌、讲故事,体会他的寂寞与艰辛,感悟他的执着与坚守,分享他的幸福与满足……7天的采访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对灵魂的洗礼。王顺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下,依然坚守使命、忠诚担当,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竭尽所能地造福当地群众。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深深打动了我。采访过程中我数次落泪,回来以后很久,我还梦到他一个人牵着马、驮着邮包默默走在大山里的情景。

  王顺友精神感动了我,我放弃在中央媒体的工作,投身到邮政事业。来到邮政以后,我也陆续见过王顺友几次,他会高兴地握着我的手,亲切得像久别重逢的朋友。我很想知道他的近况,但每次都无缘深谈。

  节目《闪亮的名字》也算是圆了我的一个念想。我带着致敬王顺友、重温马班邮路,还有回顾自己青春岁月的虔诚心境,认真观看了全程。整个节目就像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记忆中那些或鲜明或模糊的片段,没有宏大的叙事,却有直抵心灵的力量。镜头那端的老王,明显苍老了许多。20多年走邮路积累下一身病痛,风湿、胃病缠身,还有肠切除的后遗症,早已走不动邮路。如今,他担任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在县城也有了自己的房子,但他更愿意住在乡下原来的家里,“乡下可以喂养我的马,也更方便照顾乡亲们”。

  王顺友是个重情义的人,哪怕早已不走邮路,他还珍藏着父亲留给他的刀,这把刀是父亲随着邮袋一起传到他手里的,凝聚了父亲“人在邮件在”的郑重嘱托,给了他力量和勇气。王顺友是个“爱管闲事”的人,送高考录取通知书时正好赶上收件人这个女孩儿要去结婚,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女孩儿去上大学,还为女孩儿写了保证书,最终改变了女孩儿的人生。王顺友是个为了送邮件连命都不顾的人,马踢破了他的肠子,他却忍着剧痛在大山里走了9天,坚持送完了所有邮件,被老乡送到医院时已经奄奄一息,命虽捡回来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他不怕苦不怕累,最怕的是孤独,有记者陪他走邮路,他会高兴得流泪。他对邮路上的父老乡亲倾心付出,对家人却有诸多亏欠……这些故事,都是我当年采访所熟知的。然而,时隔14年重新品读,却有了新的时代注脚和现实意义。

  从王顺友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对党忠诚”。一条邮路,风雪孤寂、险象环生,他一走就是26年。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个饭碗,他早已坚持不住了。支撑他的是内心的坚定信仰——“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要一辈子,当不得逃兵!”他是党和政府的信使,如果乡亲们有一个月看不见他,就会以为党和政府不管他们了。因此,不管在邮路上遇到何种危险,哪怕九死一生,他的脚步都不会迟疑一下。他任劳任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藏乡村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对党的庄严承诺。

  从王顺友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为民情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王顺友真正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仅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还竭尽所能帮助有需要的人们,为大山里的群众传递美好生活的希望,带来改变生活的契机。他费尽心力劝说女孩儿上大学,甘愿绕远路把邮件送到乡民手里,自掏腰包买来良种,义务传播科技信息、致富信息,日夜兼程送达“健康快车”福音……他与群众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得到了群众的真心爱戴。邮路沿途的乡亲们都把王顺友当成亲人,每当他要来的日子,就会等在路边,拉他到家里喝茶,走的时候,再往他包里塞各种好吃的。王顺友说:“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从王顺友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王顺友一年至少有330天走在雪域高原的马班邮路上,20多年走了26万公里,相当于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函件1500多份,不丢一封信、不误一期班,投递准确率100%;对待邮件“一不能贪,二不能丢,三不能脏,四不能慢”,无论暴雨、泥石流还是铁索桥断,邮件都安然无恙。王顺友对工作超强的责任心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就是一种实干精神。这种精神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坚守什么岗位,只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务虚名、不图虚功,就一定能创造出骄人的业绩。

  成为“名人”后的王顺友不断提议家乡修通公路,2014年,木里县全线公路修通后,马班邮路解散,这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也随之成为历史。王顺友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欣慰:“以前(送邮件)都靠肩扛背驮,现在可以开车上去了。以前,我走一次邮路至少需要14天,现在,只需要一两天,人们买东西、网购也很方便。”闲下来的王顺友经常会去学校里给孩子们送明信片,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鼓励他们好好读书走出大山。他也会走走曾经的邮路,看到自己引进的良种已结成硕果,看到乡亲们丰收的笑脸,看到因他的坚持而改变了命运的人们,他的内心是快乐而满足的。

  国家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地处偏远的木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也不需要马班邮路联通外界,也不需要王顺友徒步送信了,但王顺友的精神一直在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想,不管时代怎么变迁,邮路如何变化,马班邮路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永远不会改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