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邮局里的光阴故事 -凯发k8官网

老邮局里的光阴故事
来源:中国邮政网时间:2019-09-03

  9月的春城,秋意渐浓,细雨微凉。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与珠江路交汇处一带,矗立着一排排老房子。与它的“邻居”比起来,宽城邮政支局这座二层老楼显得与众不同。

  走近这座老建筑,斜剖面为多组双柱支撑的三角墙,挂着“长春邮政局”牌匾;楼顶为方形穹隆大坡面,屋檐缠有山花雕刻图案;正门两侧是欧式圆柱,主体立面为拱券柱廊;外墙线条明朗、造型简洁,仿欧洲古典式建筑风格;入口面向人民大街,并与其呈45度角。老建筑的一侧墙体大理石门牌上,刻着几行字:伪满中央通邮便局旧址,建于1908年。

  赵天宁是一位从外地奔赴长春求学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留在这座城市。谈起对宽城支局的印象,她说:“外来人都知道,长春有个‘老邮局’,只要路过,大家都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拍照留念。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记住它,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

  2002年7月8日,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布,伪满中央通邮便局旧址列入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而今,作为长春市特殊的地标性老建筑,伪满中央通邮便局旧址记录了长春的历史变迁,宽城支局的发展故事也从这里一点点蔓延开来……

  这里,从历史中走来

  这个百年邮局的变迁,也诉说着一部中国百年邮局史。

  身着绿色制服和头戴墨绿大檐帽的工作人员、人头攒动的营业柜台、堆积如山的报纸和信件……这是20世纪80年代印刻在许多人心目中的邮局形象。

  “记得当年,宽城支局最里头是电报业务,墙上有幅业务宣传的广告画,柜台下的玻璃板还压着电报纸的填写规范。”年过半百的老用户杨德勇先生回忆道,“现在咱们发微信、电子邮件,想写多少字就写多少字,写错也不怕,可以随时删改。但那时发电报可不是,不仅有字数限制,还会根据字数收费。大家每写一句话都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最后打出来的内容一定得是简洁的表达。”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固定电话成了人们的主要联络方式。那时,祖籍河南的杨德勇刚从部队转业,留在了长春某军区医院担任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刚安顿好,小杨除了战友和单位同事,没有太多的社会关系。跑邮局联络关系,成了他单调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会儿谁家能有电话呀,想听远方亲人的声音,或是和南方单位联系业务,都得上邮局打电话。当时,总能看见天黑了还有人往邮局赶的场景。每个等着打长途电话的人都得老老实实地在电话亭外候着,且每通电话的时间都不短!有人头一天没打通,第二天还要接着过来排队。那个年代,打长途电话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后来,寻呼机开始盛行。腰间别个bp机是那个时代潮流人士的标配,“有事您呼我”成了最流行的口头语。时任宽城邮政支行行长的刘红对它记忆深刻:“13309,我现在还记得自己的寻呼机号码。‘1药3,2药2,傅征友。’这是我和杨德勇之间默契的‘服务密码’,每次看到他的呼机留言,我就知道为他的哪位外地患者邮寄哪种类型的多少瓶药品。”

  进入21世纪,寄递业务和百姓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曾在宽城支局任职过的老员工刘香兰说:“以前,我们还用木箱封装包裹呢,现在都改用环保纸箱了。”随着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业的发展,笨重的工业包裹在邮政流通渠道里逐渐消失,邮政在保留传统邮寄包裹的同时,还开办了同城快递、国际小包等业务。

  “高柜台、铁护栏,小窗口、排大队,那个年代只要汇款就得上邮局。小小一张邮政汇款单,曾是很多人记忆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拿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取款通知单,在邮局的汇兑窗口前排着队,等待的人或多或少心里都揣着小小的激动。现在,我还能想起宽城支局当年那排在柜台后低头忙碌的身影,还能忆起护栏内传来的阵阵噼里啪啦拨打算盘人手工计息的声音。”忆起往昔,70余岁的王老先生不禁感慨。现在,电子化设备的普及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到柜台办理转账业务的人越来越少,但他依然保持着几十年的存取款习惯——攥着存折排长队,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记忆的烙印。

  这里,展开新的一页

  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宽城支局营业员王波都会从单位步行至位于新发路的吉林省省直机关机要交通办公室,从那里设立的临时邮局开启一天的工作。武警把守的省政府大院四周围着红墙,对老百姓来说是有些神秘的,这红墙内的邮局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8:30~12:00,临时邮局开始为80多家省直机关单位提供邮件收寄、报刊订阅等邮政服务,几乎每天都会处理上千份邮件。由于服务位置的特殊性,红墙内的邮局只有一桌、一椅、一人、一部固定电话,王波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方式登记政府的用邮需要,并于中午返回支局进行电脑录入,可以说红墙内的临时邮局是个地地道道的“手工邮局”。

  “政府机关部门不涉及机要的文件都从这里寄,对邮件安全性、时限性有很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出现半点儿差错,每天都要绷紧神经仔细核对邮件,无论如何咱提供的服务都得对得住邮政这块‘国字号’招牌。”王波爽快地说。

  宽城支局北邻长春火车站,南近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委、中共吉林省纪委、吉林省公安厅、中国农业银行等单位,每年邮务类业务收入的50%都来源于周边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满足重点单位的用邮需求,宽城支局在全市邮政网点中率先提出派驻式政务服务方案。

  多年来,宽城支局严格挑选了6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工作人员进驻目标单位提供专业的邮政服务,得到了相关单位的肯定。“邮政特别了解我们的用邮需求,派驻式的专业服务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办公效率。下一步,我们计划对政府办公楼进行改造。改造后,临时邮局设在哪儿、需要多大面积、内部环境如何,我们还得遵循邮政方的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工作人员刘延东说。

  宽城支局服务内容的不断更新,也给周边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如今,走进宽城支局宽敞明亮的营业厅,你立刻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温馨气息:警邮、税邮、代理车险等便民服务窗口一字排开,错落有致的分区服务,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休闲沙发、饮水机、资料架一应俱全;按6s标准摆放的营业台席后,清一色服饰整洁的工作人员仪态优雅地为用户服务。

  刘宇是一名“85后”企业白领,面对邮局的新变化,他有些惊讶:“真没想到,邮局也能换驾驶证。从填报手续、网上体检到现场拍照,10分钟就全办完了,工作人员跟我说明天就能拿到新证,真是个惊喜。”

  “宽城支局作为长春市邮政分公司的一所市直属支局,有着收入规模最大、业务种类最全的绝对优势。在服务政务市场方面,咱们只有让老百姓办事少跑腿、为政府办公多跑路,才能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对于做好政务服务,宽城支局营业部主任邱竹梅充满信心,“不光是做好警邮服务,在推进税邮合作方面,我们也取得了新进展。下一步,长春市税务局计划与我们支局合力打造‘长春市税票邮寄中心’,税务部门要借助邮政365天不打烊的服务优势邮寄各类税票。我们也会以“助政便民”为导向继续做好邮政服务,让‘政务服务专家’的品牌更响亮。”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宽城支局的另一侧,宽城支行的服务变化经历代理金融网点转型后,在时任首位支行长刘红的眼里,那是从“不敢想”到“能做到”,从“能做到”到“能做好”。

  “曾经的网点墙壁斑驳,厅堂内设备单一、老旧。记不清多少次了,用户在网点门口扫了几眼,一看排队等候区内黑漆漆的一片人,扭头就走。老实说,我们根本无法估算流失了多少优质用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整天忙得焦头烂额。”刘红说。那时,宽城支行营业大厅内只有两台atm,等候区内的用户个个都像一触即崩的琴弦,不耐烦的情绪蔓延到每个角落;再看5个服务窗口内的工作人员,虽然马不停蹄地敲打着键盘,但总也赶不上叫号机内数字的递增速度,一上午排200多个号码是再常见不过的情况。

  2014年,宽城支行正式迈入代理金融网点转型的队列,营业厅面积从此前的130平方米扩大到了如今的340平方米,被合理地划分为自助服务区、大堂经理区、客户等候区、95580客服专线区、vip贵宾理财室、积分兑换区和“云闪付”扫码购物区等。

  “转型后,我再也不用与用户挤在一张小桌子前尴尬地谈业务了,每次带用户参观支行,我都很有面子。2014年底,我们支行的网点余额较转型前同期增长了5000万元,员工的收入也随之提高。那一年,在金融网点的转型发展之路上,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与企业一起探索、一起前行的力量。”刘红至今仍感慨不已。

  与网点环境和硬件设施同步提升的还有支行金融从业人员的经营服务意识。

  “以前,咱们邮政金融从业人员就是坐在‘家’中等用户,一天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服务厅堂到访用户上。10年间,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各家网点都面临厅堂到访用户逐年下降的情况,对邮政这个传统行业来讲,挑战就在眼前。”宽城支局局长兼宽城支行行长王虹认为,“深挖存量用户、拓展增量用户,实现邮政金融用户和邮务类用户的交叉营销,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扩张的潜力。”

  今年,宽城支行运用大数据技术,筛选优质金融存量用户数据,通过分析、汇总用户信息与其所在单位建立关联,从而开展进驻式营销,提供移动端开卡、手机银行激活、etc业务办理、“云闪付”注册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同时,对筛选出的重点用户进行珍邮品鉴会、新邮首发等专属活动邀约,实现金融用户向邮务类用户的转化。截至7月末,宽城支行深度挖掘金融存量用户350人,实现业务收入300万元;其中,转化为邮务类用户170人,转化总资产达105万元。

  “钱存在哪儿都一样,但是存到邮局不一样。其他银行能办的存取款、理财保险业务,邮局也能办;但办金融业务时顺便更换驾驶证、开发票、买邮册,他们就办不到喽!现在看来,邮局推出的服务可真多。我觉得,邮局每增加一项服务,就离我们百姓更近一步!”李咏梅,一位从邮政金融用户转化为邮务类用户的“邮粉”,对邮政服务十分肯定。

  这里,有温暖的记忆

  “阿姨,邮票贴在信封上,妈妈就能收到信了吗?”“阿姨,您帮我盖个戳吧!我每次在学校里表现好,老师就给我盖一个。”

  此前,吉林省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的150多位小朋友来到宽城支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时间,宽城支局的营业大厅里,充满了孩子奶声奶气的声音。

  营业员陈桂秋左手拿着一个信封,右手拿着一枚8角钱邮票,笑眯眯地介绍道:“小朋友,咱们常用的邮票从1角钱到两元钱不等,下面,我来教大家如何寄一封信,好不好?”

  向社会义务传播邮文化,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社会实践场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助他人……在宽城支局,类似的事情有很多。

  宽城支局的休息区长年设置对外开放的饮水点,冬有热饮、夏有冷饮,供厅堂用户、往来行人和附近的环卫工人免费饮用,这在客流密集的商圈内十分难得。“局里曾收到一封匿名感谢信,是位在附近工作的环卫工人留下的。她在信中感谢我们在数九寒冬中,微笑着将并不办业务却冻得瑟瑟发抖的她迎进了营业厅,谢谢我们为她的水壶里灌满了热水。信尾,她说自己会把全部20万元积蓄存到宽城支局,她要以自己的方式感谢我们带给她的善意。”长春市南关区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曾任宽城支局营业部主任的黄绍瑾认为,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是央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长春市宽城区西一条街的老用户蔡大爷已至耄耋之年,但每个月坚持坐着轮椅来宽城支局取汇款,只是每次陪老人取钱的人都不一样。带着疑惑,细心的黄绍瑾询问了老人的情况。

  原来,蔡大爷是位孤寡老人,每次陪他来邮局取钱的人是他的邻居们。作为长春市的一名低保户,每个月的汇款是他的生活来源。自那时起,只要局里收到了蔡大爷的汇款单,黄绍瑾经过认真审核后就会带好如数的钱,叫上局里的其他伙伴一起为老人送钱。每次去送钱,她都习惯性地帮着干些活儿:捎米捎面、给炉子添柴、拾起地上的垃圾、归置床上散落的药品……每次见到邮局来人,蔡大爷的双眼一下就亮了,而后又湿润了。“我们从不跟老人说我们是来帮他,就说我们送邮件路过,顺便把钱捎给他。我们为蔡大爷提供了近3年的上门服务,在老人最后的日子里,我们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黄绍瑾回忆道。

  多年来,宽城支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地服务着、影响着从它身边经过的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而它的人和事也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媒体关注着。

  2016年12月28日13时36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系列报道《为谁辛苦为谁忙》,宽城支局成为开篇之作的故事发生地,在时长近10分钟的报道中,央视记者用镜头反映了进出宽城支局办理业务的人们在这一年的梦想与忧乐,记录了邮政人不辞辛苦的职业精神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宽城支局于细微之处见爱心,于平凡之中见守护,体现了服务人民的行业精神。”长春市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刘满堂如是说。

  今天,在长春市中心这条车水马龙的街道旁,在这座老建筑里,宽城支局和周围的老住户们,依然在书写着那些光阴里让人感到平凡而又温暖的故事。


宽城支局外景。

准时开邮筒,风雨无阻。

宽城支局一直践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义务传播邮文化,提供社会实践场所,力所能及帮助他人……在宽城支局,这样的事有很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