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父亲的故事 -凯发k8官网

讲好父亲的故事
来源:中国邮政网时间:2019-12-06

  口述人:刘海兵(浙江省乐清市邮政分公司市场营销部管理员)

  记录人:陈茜茜

  我的父亲有许多故事,但我最熟悉的便是他与邮政的那些故事。

  父亲名叫刘乾忠,今年70岁,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在他房间抽屉的相匣里放着很多老照片,其中一张黑白照片很特别,还被收录在乐清市图书馆老照片档案馆里,照片上写着“荣获‘五讲四美’称号的先进投递组”。照片里,戴着大檐帽、身着邮政标志服的投递员们站在挂着邮布袋的自行车旁整理信件、报刊,为出发送件做准备,父亲站在他们之中,面带微笑,正在加固车后座上高高叠放的邮件。

  1968年,年仅19岁的父亲在台州军分区临海炮兵部队服役,3年后,他脱下绿军装,换上了绿色的邮政标志服,从此与“邮政绿”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电报报务员到投递员,再到机要通信员,从业38年,他始终秉承一个“实”字,坚持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获得过浙江省邮电创文明站车(船)竞赛先进个人、温州市优秀投递员、乐清县(1993年撤县设市)优秀共产党员等20多项荣誉,还曾作为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乐清县第九次代表大会。

  父亲经常和我讲20世纪70年代的投递故事。那个年代,“二八”自行车是稀罕物,戴上大檐帽、穿着翻领西装样式的邮政标志服去投递,别人都很羡慕,村里的小孩看到了还以为是警察来了,总是躲在某个角落偷偷看着,觉得很新奇。每到一户人家,听到父亲的自行车铃声,一大家子人从院里出来迎接,还没等他停好自行车就追着问:“有我的信吗?我的报纸到了吗……”那时虽然投递点不多,但自行车投递的速度十分有限,一趟送完要四五个小时。有一次,父亲在慎海送报纸,遇上了大雾,道路本就凹凸不平,再加上看不清楚,不慎摔破了膝盖。那天送完邮件,他的头发、衣服、鞋子全被汗浸湿了。父亲说,虽然投递条件艰苦,但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小时候,父母亲每天都在邮局忙碌,照顾我和妹妹的时间并不多,除了上学,我的童年大部分都是在邮局度过的。每天放学,父亲把我和妹妹从学校接回来后还要回到邮局上班,我们便帮着他整理报纸,搬运包裹。父亲总是教导我们,一封信就是一颗心,一张报纸就是党的声音,他的工作是亲人联系的纽带,是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认认真真。

  从浙江邮政技工学校毕业后,我也加入了邮政大家庭,先后从事过速递封发、押运、邮件分拣等工作,受父亲的影响,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尽心尽责。在我工作的这些年里,邮政经历了飞速发展,已经退休的父亲对于这些变化感触尤为深刻。每当在大街上看到邮车驶过,父亲总会心生感慨:“国家富强了,邮政的事业越做越大了。”看得出,他是那样的自豪。

  在我们家里,有几样物品父亲一直珍藏:两枚毛主席像章,一枚邮政搬迁新大楼纪念章、一套墨绿色邮政标志服、一辆投递班淘汰下来的邮政自行车。每当看到这些东西,我便想起父亲的谆谆教诲,虽然邮政已全方位走向现代化,但是从父亲那个年代传下来的普遍服务是根,不能丢。从事普遍服务管理岗后,我以父亲当年在机要通信岗位连续13年零事故为榜样,坚持每月对邮政营业、封发、投递等环节的作业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并按照上级要求不定期开展普遍服务达标检查工作。一个月中,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下乡检查的路上,督导各单位做好普遍服务,确保“最后一公里”末端投递服务质量有保障。今年国庆期间,全市重点推进“平安护航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战”工作,这对邮政营业服务、投递服务、收寄验视等环节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那段时间,我每天与寄递运控部的同事明察暗访,检查下辖各单位邮件收寄实名制的落实情况,梳理出30条问题清单,督促各单位逐项自查自纠,以邮政收寄渠道严格落实“五个百分百”的成绩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护航。从父亲到我,两代人时间,我们亲历了乐清邮政普遍服务的变革与发展,从1950年的17个普服网点扩大到如今的28个,收寄验视环节从现场人工检查到利用远程监控设备实时监控,技术更先进了,效率也提高了,邮政的普服工作越做越好。

  父亲和我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见证了祖国一步步成长、强盛,伴随着邮政一点点发展、壮大。因为父亲,我对邮政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的故事也一直在激励着我前行,我要用实际行动延续父亲的故事,并将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