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邮车 -凯发k8官网

开往春天的邮车来源:中国邮政网   作者:袁国燕   时间:2020-06-03

  2020年的春节,比往年来得早。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陕西省西安市邮区中心局运输中心驾驶员张忠海正吃着年夜饭。他刚从兰州邮路回来,兰州大雪,耽误了行程,但总算赶上了回家过年。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他就可以回汉中老家陪母亲了。

  一觉睡到9点半,手机响了。他一看,是调度中心打来的,“今晚要安排一辆车去武汉运送防疫物资,单位派你去,有什么困难吗?”“没问题,啥时发车?”张忠海想都没想,一口答应。

  执行紧急任务,张忠海并不陌生,跑长途也是家常便饭。可这次,他面对的不是惯常的路障、疲劳,而是向高风险区逆行,病毒时刻都可能“找”上他。

  张忠海给汉中老家打电话,“回不去了,跟妈说一声,别说我去武汉。”随后,进行出车前的检查。他绕着熟悉的车头和厢体转了一圈,那一点对病毒的忧心,跑到九霄云外了。

  出发

  晚上10点,医疗仪器、化学试剂等抗疫物资已装车,张忠海和副驾驶乔毅军戴上口罩、帽子、手套和护目镜,向送行的领导、同事们挥了挥手,系好安全带,缓缓向大门外驶去。车窗外,一排排整齐停在院子里的绿色邮车,像老朋友,向他默默作别。

  危难之时的重托,是信任,也是责任。他挺了挺胸,目光向前方看去。

  1月26日早上七点半,他们到了湖北枣阳服务区,天已大亮,寒风刺骨。两人把车停好,泡上方便面,打开面包袋,开始大年初二的早餐。

  中午12时,武汉市邮区中心局几个大字,终于出现在张忠海眼前。穿着白色防护服,背着蓝色药箱的工作人员立即过来,给邮车仔细消毒。停到指定位置后,张忠海习惯性地下车帮忙卸货。走时,领导嘱咐,由于还没购到防护服,不接触、不停留,卸货即返。但看到武汉这边人手不够,他还是没忍住。

  接货人张忠海不认识,更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但他们近乎奔跑接货的状态,让张忠海觉得自己跑的这一趟,值!

  温暖

  继张忠海和乔毅军这对“黄金搭档”第一次逆行后,同事们纷纷请缨去武汉。当时,陕西向武汉援助的各种医疗物资急剧增加,西安中心局根据情况陆续又增加了两辆35吨级的邮车,组成3组临时车队,6名司机专门为武汉运送抗疫物资。

  2月4日,张忠海、乔毅军驾驶的邮车第三次抵达武汉。

  路过一处十字路口时,人行道绿灯亮了,张忠海缓缓刹车,但行人却不走,反而向邮车里的他们招手,张忠海明白了,是想让运送物资车辆先通行。看着静静站立的行人,张忠海备受鼓舞。 

  车辆驶进武汉同济医院内。张忠海和乔毅军准备下车帮忙的时候,一位志愿者站在驾驶室3米外,大声告诉他们:“师傅,好好在车上休息,谢谢!”

  离开同济医院的时候,因为私家车数量较多,预留车道对庞大的邮车来说有些狭小,无法掉头。看着排成长队的私家车,张忠海正暗自着急,这时,大院广播意外响起:“28号楼前停车的私家车主,请你们赶快下楼挪车,给陕西运送物资的邮车清除路障。”

  很快,楼里快步走出一位又一位的车主,他们在志愿者指挥下很快让出一片宽阔的场地。最先挪好车的车主,特意走到张忠海的邮车前,挥手示意。

  张忠海将邮车调好头,一个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车前引路,一直把邮车护送到大门口,准备离开时,那人一弯腰,竟然深鞠一躬。

  在张忠海17年的驾驶生涯中,这么隆重的礼遇,未曾有过。他的喉结动了几下,却没有说出话。他在日记里写道:“那一天是立春。去时,天气阴沉,大雾迷漫。返程时,阳光明媚,暖流涌动。”

  榜样

  张忠海没想到,从第一趟紧急驰援开始,他和乔毅军整整跑了一个多月。尤其是2月底和3月初,往往中午12点回来,晚上10点又出发。到3月下旬,武汉疫情有效控制,他已经跑了19趟、35000多公里。

  张忠海和笔者说话的时候,没有提“劳模”两个字,可事实上,他3年前就是省级劳模了。从他的日记和朋友圈文字中的寥寥数语,可以感觉到,他不是为了劳模的头衔而拼命工作,更多的是知道自己肩头的责任。

  “最起码,能给儿子作个榜样吧。”张忠海笑了笑。

  隔离期间,张忠海在微信上给笔者发来一条链接,是陕西科技大学公众号发表的文章《一位大学生眼中的逆行者父亲》,文章充满着一个儿子对父亲的牵挂和崇拜:“身为西安邮政员工的父亲,也是陕西省劳动模范,他不计生死、勇敢逆行,成为第一批支援武汉的人员!当我知道此事时,他已经在去的路上了。”文章作者是张俊尧,正是张忠海的儿子。

  当年采访非典的记者柴静曾在她的书里写着:“知道和感觉到,是不一样的”。是的,那些温热的泪水和心跳,都需要被感知。走近他们,才会发现,我们歌颂的逆行者,他们的担当和爱,琐碎而平常,却坚如磐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