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那些寄稿的日子 -凯发k8官网

011那些寄稿的日子
作者:陈俊舟来源:中国邮政网发布时间:2018-08-23

  从1978年春暖鸭先知的季节,我的第一篇散文诗稿件《放心吧妈妈》,通过邮局设置在厂区的邮筒里发出,到今天40年春绿秋黄的岁月轮回,我已经由一位酷爱写作的作者成长为一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世纪70年代的厂区,都有邮局设置的邮筒矗立在办公楼前,墨绿色的邮筒像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哨兵,每天迎来送往多少信函。骑着墨绿色邮政自行车的工作人员,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凛冽,他们都把寄到的信函及时送到厂收发室,再及时把邮筒打开,将里面发往各地的信函取走。

  我酷爱写作,刚工作就沐浴着改革春风的照耀。我喜爱订报纸杂志,从读报、读书中感受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看到众多有识之士义无反顾地投身市场大潮,我在感动之余写了一首散文诗《放心吧妈妈》,用稿纸誊写好装进信封,贴上邮票,发往新疆《工人时报》,没多久,这篇散文诗就刊登了出来。

  第一次见报稿费,我全部用来买了邮票,因为这是对邮政事业的第一次感激回报。从此,我的写作一发不可收拾,在炎热的夏天,光着膀子流着汗爬格子写作,几年下来,每年都有百余篇诗文在报刊上发表,还被多家报纸评为优秀通讯员。

  乌鲁木齐市建国路上的邮政所,是我邮寄稿件的“根据地”。记得有一次,我一次性买了500个邮政信封,而这500个信封只能用两个多月,说明那时我的投稿量很大。

  我创作的叙事散文诗集《我与王洛宾的故事》一书,在祖国诞辰60周年的2009年10月1日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说起和人民音乐家王洛宾先生的相识,也和邮政有关。记得那天我到幸福路去办事,恰巧身上装了几封发往内地编辑部的稿件信函,顺便就到了幸福路邮局去办挂号。王洛宾先生也在办理挂号,因为他年纪大,单子填写我就为他代劳,就这样我们相识了。王洛宾先生为我们相识的幸福路邮局还写了一首歌词,大意是:幸福路邮局,总是为幸福的人邮寄,隔山跨水的那边,小小的信函,总能抵达幸福的岸边……

  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到如今,我连续出版了《博格达情诗》《厂房里的机声》《我与王洛宾的故事》等十几本作品,继而走进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行列。近期我又完成了一部反映新疆和平解放北疆(奇台)剿匪的长篇报告文学。这本书在内地一家出版社出版,从书稿的邮寄到校正的完成,我都是在邮局用快递发出。从8分钱邮寄稿件走遍全国到1.2元挂号信抵达,从挂号信再到快递,我的写作技能随着稿件邮寄方式的发展在不断进步,由盲目海量投稿到报刊约稿,由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改革开放40年,我见证了自己与邮政的一同成长和进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