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广东 | “成功就是隐姓埋名,失败就是牺牲”
作者:来源:中国邮政网发布时间:2021-06-01
在伯公凹的旧址,一栋泥巴墙的土楼上,有几抹醒目的火烧痕迹。
当年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交通员们为了保障物资、人员运输和信息传递,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在交通员为红色交通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后,他们的后人是否还会继续从事邮政交通工作?
“成功就是隐姓埋名 失败就是牺牲”
“交通员的宿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成功就是隐姓埋名,失败就是牺牲······”在伯公凹的旧址,邹广敦无数次说起这样一句话,讲述邹家英烈用生命保卫伯公凹红色交通站的故事,说到动情处,他几度哽咽。
在红色交通线上,“邹家七烈士 血洒交通线”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位于永定城郊镇桃坑村的伯公凹红色交通站,是广东进入福建的第一站,也是当年白区进入苏区的第一站,还是3000余公里红色交通线水路进入陆路的第一站。重要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担负起护送中央和地方干部出入境和运输军需、民用物资等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邹端仁、邹作仁、邹春仁、邹佛仁、邹昌仁、邹启龙、邹晋发7位先烈为了革命,来到这里建立起家庭式红色交通站,帮助苏区筹备军需、传递信息、护送干部,为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事迹便是他们护送周恩来的故事。
通过伯公凹,交通员们向中央传递情报4000余封,周恩来、任弼时、叶剑英等40多位领导人都曾留宿伯公凹交通站。然而在白色恐怖的围剿下,邹家七位英雄全部不幸遭到残害。
作为烈士家族后人的邹广敦,在成年后熟知了伯公凹先辈们的革命故事,深深地被父辈坚持信仰、不畏牺牲的精神感染,他毅然决然放弃自己的事业,自费整修祖宅,还原伯公凹交通站,还义务当起解说员,专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讲述这段历史。
他义务宣传伯公凹红色故事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以邹家七位英烈之一邹端仁为原型的电视剧《绝密使命》热播,而经过他整理的一些故事,也被改编进电视剧中。
《绝密使命》中潘雨青的历史原型就是邹端仁
“咱们邮路不能村村通的现状必须改变”
红色血脉生生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先辈们作出如此壮烈牺牲后,邹家的一些后人依然选择奋战在交通战线上。
“邹家七烈士”之一的邹端仁的长女在目睹先辈们壮烈牺牲的场景后,精神受到极大打击,后又因家境贫穷被卖做童养媳。或许是血脉里的红色力量支撑着她,她始终没有被悲惨的命运打垮,始终坚信能为党工作是光荣的。因此,当儿子王祖胜学成毕业后,她坚定地支持儿子选择邮政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
王祖胜入职永定县邮电局后从基层员工干起,经过多年奋斗最终成为永定县邮电局局长。“战争时期,我们通信员都能克服万难将文件准确送达,而解放后,咱们的邮路却不能实现村村通,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上任伊始,王祖胜便把加强乡村邮路建设,保障邮件投递到户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在新的战线上,老区邮政人再次用忠诚、智慧和拼搏精神克服困难建网点、通邮路,让邮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革命老区的村村落落,保证了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邮件及时准确送达。
近耄耋之年的王祖胜退休后,依然心系邮政,并将这份感情传递给他的子孙,他说:“革命老区变了,父老乡亲的日子好了,老区的邮政网点都实现了自动化,我要教育后代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永定的光荣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
上世纪80年代中叶,当王祖胜的儿子高考成绩列全县前茅,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邮电大学。当时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他本可以上更好的学校却选择了邮电院校。对于这样的选择,父子俩心照不宣,因为他懂父亲的心,更因为他身上始终流淌着烈士的血,如今,他正在新时代的邮政战线上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