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平 | 战壕里能收到报纸?使命必达是邮政人坚守的信念!
作者:来源:中国邮政网发布时间:2021-06-21
“咱们一道反法西斯,一直到彻底消灭法西斯,建设和平民主自由繁荣的新世界。”这是抗战时期,担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主任的宋劭文写给奥地利医学家傅莱的送别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收到一封亲友的来信,是多么的珍贵,因为这封信不仅饱含着亲友的关怀,更饱含着交通员的郑重承诺与付出。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聂荣臻同志以阜平县为起点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曾被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城镇被敌人占领,交通线被敌人封锁。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临时邮政负责人开辟邮路、运送邮件,硬是在敌人的封锁中打通了边区邮路。
一份信报承载的信念与力量
青山如黛绵延千里,苍穹如镜笼盖四野。满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河北采访组来到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在往昔的战火纷飞中寻迹红色邮政精神,在军民团结抗战的铮铮铁骨中感悟红色基因的传承。
在纪念馆里,采访组找到了几封珍贵的军民信件,看到了战壕里收到报纸的战士们认真阅读学习的照片。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副馆长王芳介绍:“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以后,边区临时邮政也在阜平县建立。边区临时邮政为了完成战时交通邮政任务,除组建正常的交通组织,确立传递方式方法,还根据形势变化和对敌斗争的需要,组建了武装交通、秘密交通、地下交通、随军邮局和支前邮局,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战时的邮政交通员时刻都有可能暴露在敌人的刺刀下。王芳告诉我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阜平共有12万余人支援前线和参加战斗,牺牲5000余人。其中,在日本军队发动疯狂大扫荡的过程中,楼房村有8名邮政交通员为了保护军民邮件没有及时转移而牺牲。
一封信虽小却承载着交通员对军民的无限热爱与担当;一张报虽轻却肩负着传递党的声音,传达党对人民关怀的重大责任与使命。使命必达,初心不改,无论是往昔交通员还是今朝邮政人,始终固守的是同一个信念。
一弯邮路积淀起的浓浓亲情
沿着又陡又长的阶梯,采访组一行迎着如火的烈日寻找到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冀晋分局旧址。旧址所在的山区面积很大,山上有很多专门供交通站工作的窑洞,这些窑洞处于不同方位,彼此之间相互通联。仅仅爬一次山,找到一处交通站的窑洞口,采访组的组员们就已经气喘吁吁。而处在抗战时期的交通站队员们要克服各种困难,每天来回奔波,遇到敌人突袭,还要及时进行转移。这些都要有超强的意志力和无畏牺牲甘愿奉献的精神作为支撑。许许多多的交通员义无反顾地坚守在保障军民通信的岗位上。如今,依旧是那一弯弯山路,开着绿色邮车奔跑在上面的不是交通队员,而是新时代的邮政员工。不同的时空下,他们却有着相同的使命、相同的信念——为人民服务。
如今已69岁的全国劳动模范白玉军老人曾是阜平县城南庄镇投递员。在邮政工作的35年间,白玉军亲眼见证了阜平县邮政的快速发展。白玉军说:“看着沙土邮路变成漂亮实用的硬柏油路,看着投递员从步行百里进山送件到开电动车安全迅速地投送邮件,我真是打心里高兴着哩。”
山里的百姓更是把邮政投递员当成亲人。大道村的吕老汉说:“负责我们村的邮政投递员白玉军和我们像亲人一样,不管邮件多重,他都给我们按时送到家里,30多年没落过一件邮件,村里不管谁让他帮买东西,无论大小,他都热心地帮忙。”
今天的阜平县邮政正在不断提升普遍服务的质量,真正地实现了村村通邮,让百姓不出家门就能随时收寄邮件,使用邮政服务。
一片热土传承着的红色基因
站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我们用心聆听着时空的对话,触摸着历史的脉搏。从1945年2月阜平县邮政局建立到1953年1月改成邮电局;经历了邮电分营、邮储银行成立,现如今,阜平县的许多邮政支局集代理金融、邮政业务等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性服务网点。
走进城南庄红色主题邮局,映入眼帘的就是陈列于展架之上的《习近平在正定》《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籍、各种宣传当地风景和地方特色的明信片及邮资封,其中,红色主题的邮票最受客户喜欢。
支局长韩英杰正在忙着给一位客户加盖明信片邮戳。她说:“红色主题邮局依托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开发了一系列红色文创产品,传承红色基因,宣传红色文化,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平县慰问困难群众,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动员令。支局长韩英杰主动担负起一对五帮扶工作,并获得了2020年县组织部评选的“十大杰出帮扶责任人”称号。像韩英杰这样积极投身扶贫工作的邮政员工还有很多。阜平县邮政积极投身惠农助农脱贫攻坚战役,在全县成立农村电商分销机构,依托邮政网点和农村超市、小卖部建立了80余处“三农”服务站,打通了服务“三农”的通道,与百姓一起开创脱贫致富的幸福路。